习近平总书记擘画数字经济发展蓝图的思想足迹
【发布日期:2023/12/10 18:34:46】 【来源:】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数字经济、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伴随从地方到中央的长期实践而孕育、萌发、形成、发展,具有鲜活的时代气息、超前的战略谋划、深厚的人民情怀和宏阔的全球视野。
站在时代潮头把握发展先机
——习近平总书记擘画数字经济发展蓝图的思想足迹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敏锐把握信息革命发展机遇,明确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战略目标,实施一系列举措,我国信息化、数字化发展拔节而上、积厚成势。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数字经济、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伴随从地方到中央的长期实践而孕育、萌发、形成、发展,具有鲜活的时代气息、超前的战略谋划、深厚的人民情怀和宏阔的全球视野。
打造宏观的“千里眼”
2019年10月11日,首届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在河北正定开幕。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中国正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伴随着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永久落户,以及一大批数字经济产业项目的落地、推进,正定的数字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跻身河北省数字生态“十强县”。
习近平同志早在正定工作期间,就非常注重科技、信息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其“因数字而变,因数字而兴”留下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
1983年12月22日,在全县“放宽政策、振兴经济”三级干部会议上,习近平用“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来比喻不重视信息工作的危险性,并指明“加强信息工作,首先要建立机构,组织队伍”。1984年2月,他在正定县委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信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有人把当今世界称为‘信息世界’,把捕捉信息看成是搞活经济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可见信息之重要……要尽快把各级信息组织建好,形成一个以县信息中心为中枢的‘蛛网型’信息网络……”
“科技是关键,信息是灵魂。”在习近平的大力推动下,1984年正定县建立信息中心。一个“蛛网型”信息网络,成为正定经济起飞的“助推器”。正定通过广辟信息渠道,分析和利用这些信息,使之转化为财富与生产力。同年,全县手摇电话升级为程控电话,并成功举办了全省第一个县级“技术信息交易大会”,推出科技项目1500项。
1985年夏天,习近平从河北正定调往福建厦门工作。1986年6月,为加强对经济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领导,厦门市专门成立经济信息管理领导小组,习近平担任组长。
时任厦门市计委副主任的郑金沐回忆:“习近平同志对厦门经济信息中心的筹建工作抓得非常紧,一环扣一环地推进。他认为,特区要发展市场经济,参加国际经济大循环,光有机场、码头、通讯设施是不够的,还要打造宏观的‘千里眼’,准确及时地掌握国内外经济信息。”郑金沐认为,在那个年代,习近平同志建设经济信息中心的考虑“非常超前”且“非常周到”。“别人看来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他却认为势在必行,还把它列为全市八大工程之一。这是他的过人之处。”
正定县信息中心、厦门市经济信息中心的成立,不但拓宽了信息网点布局,而且培养锻炼了信息化干部,为提升地方信息化建设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习近平也从这两个地方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县域和市域信息化促进经济改革发展的经验。
“脚不够长,要借助顺风耳”
1988年,习近平到福建宁德担任地委书记,这里是当时中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山多田少的自然环境,落后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让宁德成了中国东南沿海“黄金海岸的断裂带”。
“经济要发展,邮电要先行。”习近平敏锐地认识到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1989年召开的全区工业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要加快邮电通信建设,“通信就是‘顺风耳’。看一个地方闭不闭塞,首先是看通不通电话。外商来中国投资,关键也是看能否与家里直接通电话”,“相比较还是邮电通信投资少、见效快、可行性大,通信改善可以弥补交通不足。这就是所谓‘脚不够长,要借助顺风耳’”。
为了改变落后的通信能力,宁德地委当即决定,在宁德市和福安县各上一套万门程控电话。尽管当时财政比较困难,宁德地委仍决定集中财力办大事,把宁德全区各县通信建设立项的项目,落实到县长的责任书上。1989年7月,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带队,到省邮电管理局申请万门程控电话。在他的有力推动下,经济总量排老末的宁德成为全省第一个上了两套万门程控电话交换系统的地区,实现“弱鸟先飞”的通信跨越。随着硬件投资环境极大改善,许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闽东大地拔地而起,在开发闽东和脱贫致富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段邮电先行撬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程控佳话”,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宁德“0593”的电话区号,仅排在改革开放前沿的福州、厦门之后,也一直是当地人的骄傲。
1990年4月,习近平调到福州任市委书记。这场席卷全国的万门程控电话大潮,就发轫于福州——1982年,福州启用了中国第一部万门程控电话交换机。在他主持福州全面工作的6年间,福州的电信枢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抚今追昔,信息化、数字化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大事。中国的电信事业从当年的万门程控一路发展、突飞猛进,实现了从“1G空白”“2G跟随”到“3G突破”“4G同步”再到“5G引领”的历史性跨越,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2023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专程来到在信息化浪潮中应运而生的紫金山实验室,参观展厅、6G综合实验室。
1994年4月20日,中国互联网历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日子。中国正式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开启了信息时代的新篇章。从正定到福州的十多年时间,习近平同志在科技创新、信息工作、通信建设等方面积累的经验,为准确把握信息时代新机遇,深化对省域乃至全国的数字化、信息化探索,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在那个电脑和手机远未普及、互联网还属新鲜事物的年代,谁也想不到,6年后,“数字福建”的星星之火因一个“点击鼠标”的畅想渐成燎原之势;20多年后,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拉开澎湃序幕。
一个“点击鼠标”的畅想
2000年,一份“数字福建”建议书,引起了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的关注。这封建议书由时任福州大学副校长、从国外归来的王钦敏撰写。
至今,王钦敏还记得他与习近平省长的一段对话。
习近平问王钦敏:“你要做什么?”王钦敏反问:“你需要我做什么?”习近平说:“我要一点击鼠标,就能看到全省的数据。”
就这封建议书,习近平作了整整一张纸的批示,内容十分详细。在批示中,习近平肯定了建设“数字福建”的重大意义并指出,建设“数字福建”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福建省在这方面有较好的人才和经济基础,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就在习近平作出批示仅仅半个月后,在2000年10月27日闭幕的中共福建省委六届十二次全会上,“数字福建”被写入福建省委提出的“十五”计划纲要建议。这是“数字福建”的首次公开亮相,习近平亲自担任省“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从此,大规模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浪潮在福建涌动。
2002年1月16日17时18分,习近平轻点鼠标,福建省政务信息网正式开通。开通仪式上,习近平阐述了他的电子政务理念,“在世界各国积极倡导的信息技术应用领域中,‘电子政府’列为第一位。电子政务是企业信息化和社会生活全面电子化的基础和关键动力”。
思想之光照亮前进道路。福建,开启了一场影响深远并持续至今的数字化转型变革。这也使福建成为“数字中国”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时至今日,“互联网+政务服务”“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已成为中国各地的“标配”。
2017年,建设“数字中国”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2018年4月22日,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开幕,习近平总书记致贺信。2020年10月12日,正值“数字福建”建设重大战略实施20周年,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再致贺信。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将建设“数字中国”上升到“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的战略高度。
从“数字福建”到“数字中国”,“数字浙江”建设实践也在这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6年,习近平主席在浙江杭州出席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主旨演讲。只不过这一次,“在杭州点击鼠标,联通的是整个世界”。
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部署并推动“数字浙江”的故事,在《干在实处勇立潮头——习近平浙江足迹》一书中有详细记载。2003年1月16日,浙江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全面阐述了“数字浙江”的构想。“数字城市”“电子商务”“加快建成全省信息应用体系主体框架”……这些概念让台下的省人大代表感觉十分新奇。习近平的报告传递出清晰的信号:“数字浙江”将会作为浙江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基础性工作和主导性政策来布局实施。在“数字浙江”战略的引领下,浙江成为中国电子商务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数字经济也成为浙江经济增长的引擎。
浙江的数字化探索从未止步。2021年2月18日,浙江召开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全面部署数字化改革工作,提出打造全球数字变革高地,数字化改革成为浙江自主创新鲜明的底色、闪亮的名片。2023年7月5日,浙江召开全省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这也是全国首个以平台经济为主题的省域性大会,为全国平台经济提振信心作出先导。
虽然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只工作了7个月零4天,但是他非常关注上海的信息化建设工作。2007年,他在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九次代表大会上作的报告中明确要求,着力推进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他到上海不久,就先后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和上海光源工程调研。
在这一阶段,习近平同志对省域数字化服务经济发展进行了科学谋划和实践探索,其发展数字经济的思想逐步孕育成型。
“这个会,我一直想开”
2014年,中国互联网发展进入第20个年头。当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
“我国互联网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发展成就,网络走入千家万户,网民数量世界第一,我国已成为网络大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一字之变,意味深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要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标不断前进。也是在这次会议上,他提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重要论断,由此开启了我国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顶层设计。总书记在会上讲要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做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2016年4月19日,中国互联网史上又一个里程碑式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这个会,我一直想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开宗明义,“召开这次座谈会,就是要当面听取大家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一些措施和办法,以利于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接着,总书记从造福人民、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尽快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正确处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关系、增强互联网企业使命感责任感、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等六个方面系统论述。“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饱含着深沉的忧患意识,发人深省。
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讲到要正确处理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他深刻指出,古往今来,很多技术都是“双刃剑”,一方面可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另一方面也可以被一些人用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民众利益。
2018年4月20日至21日,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网信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的总结、网络安全问题、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问题、网信事业如何服务社会发展问题、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问题,再次强调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次重要讲话被称作“指导新时代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时隔五年。2023年7月14日至15日,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为建设网络强国进一步指明方向。
“增强发展数字经济本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扬我党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以上率下,引领全党在大学习中不断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其中,与数字经济相关的集体学习和重要会议就有不少次,习近平总书记敏锐洞察未来趋势,把握大趋势,部署先手棋。
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3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政治局同志走出中南海,把集体学习的“课堂”搬到了中关村。在讨论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
围绕实施网络强国战略,2016年10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加快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加快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加快增强网络空间安全防御能力,加快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社会治理,加快提升我国对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不懈努力。围绕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2017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深入了解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我国大数据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围绕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2018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
围绕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2019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围绕量子科技研究和应用前景,2020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近年来,量子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要充分认识推动量子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量子科技发展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
围绕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2021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他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要求,“要提高数字经济思维能力和专业素质,增强发展数字经济本领,强化安全意识,推动数字经济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围绕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2022年6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时强调,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要维护国家数据安全,保护个人信息和商业秘密,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统筹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
“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
2020年4月20日傍晚,秦岭深处,陕西省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的木耳展销中心迎来了一位“特殊带货员”。直播台前,习近平总书记对着手机镜头点赞——“小木耳、大产业”。
2023年4月11日下午,广东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荔枝园。驻村第一书记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这些年柏桥村大力推动数字化营销,通过直播带货、定制销售、组团展销等方式,线上线下结合,农民的荔枝不仅不愁卖,还卖出了好价钱。如今,直播电商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翅膀。数据成为“新农资”,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
作为“黄土地的儿子”,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及自己在陕北梁家河度过的7年知青岁月。数字技术引领农业农村创新发展,时时挂念在总书记的心头。2016年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三农”领域的数字化发展指明方向:“可以瞄准农业现代化主攻方向,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水平,帮助广大农民增加收入”,“可以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
不止于“三农”领域。在地方考察时,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关切。在辽宁考察,总书记在一块远程医疗显示屏前感慨地说,“用信息化系统提高医疗水平,叫如虎添翼”;在安徽考察,他强调,“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在北京南锣鼓巷考察,总书记详细询问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疏通大客流……
“要用好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远程教育,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要完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施政、方便群众办事,做到心中有数”……总书记的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数字社会建设鲜明的民生底色,是以数字社会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科学指引。
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在支持抗击新冠疫情、恢复生产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强调:“我国线上经济全球领先,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线上办公、线上购物、线上教育、线上医疗蓬勃发展并同线下经济深度交融。我们要乘势而上,加快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各领域数字化优化升级。”
数字乡村、智慧城市建设加速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全面实施,数字经济领域开辟就业新空间,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全面建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信息化条件下社会建设特点和规律,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数字化助力更高水平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13年3月23日,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担任国家主席后的习近平首次出访,在这里第一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
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12月16日举办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向世界发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倡议:“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主席站在网络空间人类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直面全球互联网的共同问题,提出了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开启了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新篇章。世界互联网大会创办于2014年,将会址永久设在浙江乌镇。这是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互联网大会,也是世界互联网领域盛况空前的一场高峰会议。自大会举办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9年以主旨演讲、视频致辞或致贺信的形式关心大会举办工作。如今,“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主题。大会每一年还会针对性地设置新的议题,在变与不变中,不断探寻着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时代答案。
在向世界发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对此进行深刻阐释,这一重要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在2018年、2023年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都重申了这一理念。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视频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强调,“推动网络空间实现平等尊重、创新发展、开放共享、安全有序的目标”。在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贺信中,用“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进一步为变革中的世界指明前进方向和实践路径。
2019年,世界互联网大会组委会发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概念文件,全面阐释“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背景、基本原则、实践路径和治理架构,并倡议国际社会携手合作;2020年11月,世界互联网大会组委会发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行动倡议》,进一步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2022年7月,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在中国北京成立,不断以对话交流促进共商,以务实合作推动共享,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这些无不体现着中国与世界各国在网络空间深化合作的真诚愿望。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根植于“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中国智慧,充盈着对人类共同命运与人类福祉的深切关怀,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网络空间的具体体现和运用,彰显出一个复兴中的古老东方大国在信息时代的智慧与担当。一张数字之网,连接现在与未来、中国与世界,正续写更多命运与共的新网事。
习近平总书记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明确“十个坚持”的重要原则:坚持党管互联网,坚持网信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治网之道,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坚持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坚持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坚持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坚持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坚持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网信工作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谋划和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网络强国建设的实践,处处透露出辩证法的智慧:“点”与“面”,关键突破与系统集成相辅相成;“时”与“势”,科技革命与伟大复兴相得益彰;“破”与“立”,转型升级与网络强国表里相合;“知”与“行”,科学认知与技术进步互促互进;“加”与“乘”,成果迭代与乘数效应良性循环;“融”与“创”,数实结合与科技创新此呼彼应;“链”与“网”,链条闭环与网格管理线面结合;“管”与“放”,平台监管与鼓励开放一体两面;“稳”与“进”,网络安全与经济发展缺一不可;“和”与“合”,和谐共享与国际合作互联互通。
文章来源:中国改革报